黃永玉

Huang Yongyu

筆名黃杏檳、黃牛、牛夫子

黃永玉曾任瓷場小工、小學教員、中學教員

家眾教育館員、劇團見習美術隊員、報社編輯

電影編劇及湖南省吉首大學終身教授

中央美術學院教授、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

自學美術、文學,為一代“鬼才”

黃永玉本名黃永裕

為寫來省事而改“裕”為“玉”

湘西鳳凰縣的土家族人

他初中剛讀了兩年就在

抗戰的烽火中打破了求學夢

不得不輟學到社會上四處闖蕩

不但走遍了半個福建省

到過江西、廣州、上海、臺灣、香港

這期間,他當過瓷場的小工

碼頭上干過苦力,中小學任過教員

在劇團搞過舞美,在報社當過編輯

還干過電影編劇

正是在此期間,17歲的他在泉州的開元寺巧遇弘一法師

這段奇緣后來被人們演繹成他對法師持弟子禮、得真傳

而他自己的說法則是:上樹摘玉蘭花時被一老和尚發現

極不情愿地下來后隨之來到禪房

開始并不知這位貌不驚人的和尚

竟是赫赫有名的弘一法師

雖然并沒有真的拜師學藝

短暫交往仍帶給他一些啟迪和不小的震撼

后來,弘一法師臨終前曾留給他一張條幅

寫著:“不為眾生求安樂,但愿世人得離苦”

黃永玉除了繪畫外,還精于篆刻

刀法瀟灑出塵,令人嘆為觀止

但他平生從不為人篆刻

平生只為朋友制過兩枚印章

一枚為50年為其妻張梅溪所制

金文藏書印“梅溪藏書”

另一枚則為近幾年來所制

在《平凹散文》中《畫家逸事》一文中

曾提到黃永玉先生托世南先生

為石魯先生帶去一方石印

似為此石印

社會是最大的學校

興趣是最好的老師,生存是最強的動力

黃永玉16歲就能靠木刻養活自己

天性聰穎只是一個方面

恐怕更多的還要歸功于勤于學習,勇于實踐的精神

為了藝術他不惜翻山越嶺,廢寢忘食

在蘇州寫生時

他被司徒廟中有“清奇古怪”之稱的四棵漢代古柏吸引

連續三天早去晚歸為其寫生

日后,面對被他用準確而流暢的白描線條展示

在丈二大紙上的這四株閱盡人間滄桑的古柏

人們無不稱奇叫絕

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,黃永玉每天工作十小時以上

盛夏時節,他背著畫箱,頂著炎炎烈日四處寫生

餓了渴了,就坐在路邊吃點隨身帶的面包

喝幾口涼水。而當時他已經年近七十